时速120公里,双向六车道!江苏苏州首条智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近日,苏台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七都至桃源段正式建成通车。苏台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七都至桃源段的交工通车,进一步优化了区域高速公路网络结构,强化了苏浙两省之间的城际交通连接,提升了路网的整体效能。该项目建成,对于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改善苏州西部地区的交通状况,服务于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八都枢纽
苏台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七都至桃源段起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已建的省道230线,由北向南依次跨越G50沪渝高速、国道318沪聂线、长湖申线、沪苏湖高铁等重要交通干线,止于苏浙省界,终点顺接苏台高速浙江境南浔至桐乡段,路线全长18.221公里。项目全线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标准宽为34.5米,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主线桥梁占比超90%,全线共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4处,其中枢纽型互通1处,出入型互通3处。全线设一处主线收费站,两处匝道收费站。
该项目是一项新建工程,位于太湖水网密布区域,环保要求高,现场条件复杂,控制因素多,涉及各类管线及多处控制节点,如:统筹考虑苏台一期工程与将来苏台二期工程方案衔接、终点顺接浙江境内苏台南浔至桐乡段;处理好与吴江区震泽镇,桃源镇等相关城镇规划的衔接;合理选择路线与G50沪渝高速、省道230线、国道318线、华天路西延线、长湖申线(Ⅲ级航道)等主要公路、航道的交叉位置、角度,处理好与高压线之间的关系,项目设计团队以打造“百年品质工程”为目标,经过反复比较和论证,精心打磨设计方案,最终呈现了一件杰出的设计作品。
苏台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七都至桃源段以管理者和服务者的需求为核心导向,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构建了车流数字化系统、雾天行车诱导系统、主线车道级管控系统、基于ETC的信息发布系统等,打造了一个集“全要素感知、全天候通行、全过程管控、全方位服务、全数智运营”于一体的智慧高速,从而实现了安全、效率和服务的全面提升。特别是全线采用“雷达+射频+视频”融合技术,实现了全天候车流数字孪生和交通事件检测,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信息化管理平台
全专业数字化设计、全业务数字化管控、全场景数字化覆盖,利用参数化设计手段,实现公路全专业的数字设计,基于数字化平台的签字签章,全项目实现100%无纸化办公,预制梁生产全流程实现100%数字化管理。
▲设计阶段L3.0精度交付模型
充分依托高速公路沿线设施,开发利用服务区、互通区、中分带和声屏障等相关空间,结合交通用能需求,就地布设分布式新能源,打造绿色低碳高速公路。
▲房建区屋面光伏